“复盘思维”学习心得
发布时间:
2021-10-26
来源:
企业营销部
“复盘”我开始认为就只是对过去的总结,深入学习“复盘”思维以后,我理解到它但并不是简单的对过去的总结。
“复盘”分为两个部分,一是怎样得到过去的经验,二是怎样总结。比如我们这个月想要减肥,然而我们没有一天运动了,到月底的时候,我们的复盘应该只有一句话“我没做到”。既没行动,也没数据,更没结果。因此首先要用行动,再有数据,才能复盘,如果我们都没有经验、数据可谈,我们拿什么复盘呢。
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·德鲁克讲过,“我们无法衡量的东西,我们也无法管理”,所以在数据分析领域,我们在分析一件事情的时候,并不是就现有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复盘,而是会认真去设计复盘的框架和想要采集的信息,大致会经历三个阶段,第一个阶段,设计数据框架。设计我们想要复盘的维度,和我们想要得到怎样的结果,需要收集哪些信息。第二是数据埋点。对我们需要收集信息的地方进行埋点。简单来说就是对我们会产生行为数据的地方,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记录。第三是数据呈现。对我们收集的数据进行呈现,进行各种维度的统计分析。我们采集的数据越精细,我们能够分析的角度就越多,我们得到的结果就越准确。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用数据分析的思维来做这件事情呢,简单意义来说,就是我们想提升哪方面,就直接去复盘哪方面的数据就好。比如写作这件事,我想提升我的写作能力,那么我就直接复盘我的写作次数和我的文章效果,但是我认为一件事情的结果不好,并不仅仅是因为局部的影响,而是整体的行为,更有可能产生极大的影响,写文章时候,如果说我这个月的数据并不好,那么应该怎么样去复盘,如果是以前的我,可能回去复盘我的写稿次数和文章效果,得到的推理有两种,第一种推理条件是,我的上稿率不足,那么我得到的结论是,我这个月的完稿率不足,执行力度不够,创作稿件的次数没有达到我目标的数量,所以影响了我的文章效果;第二张推理条件是,我的完稿率充足,那么我可能得到的结论是,我选择的题材不好,内容不符合主流,文章不够生动等等。问题是这样的结论真的准确吗,如果我们有更多的数据呢。设想一下,如果我们分别采集了这个月的学习数据:看书两本;生活数据:整理房间、买新家具;娱乐数据:陪闺蜜逛街3次,看电影1次,出去玩3次;心情数据:心情差,发的内容收到不好的评论。分析原因,学习:我的学习量太少了,导致我写稿的质量没有提升,没有输入哪里来的输出;生活:这个月的大部分精力,都放在选新家具和整理房间上面了,写稿只是为了应付了事;娱乐:娱乐次数太多了,心太浮躁了有点拉不回来;心情:因为受到不好的评论,导致心情很差,有点抗拒继续产生新内容。会得到怎样的结果,然后我们得出结论,我这个月的文章数据不好,主要是因为我的学习量太少,精力都投在了其他方面,而且因此我还产生了抗拒心理,在写文章的时候敷衍了事,那么下个月,我会加大学习量,调整心态,重新出发。
没有目标的人生叫流浪,有目标的人生叫航行,写下每月的目标和计划,是为了给自己定一个flag,目标计划应该详细清晰,最好以数字来体现,这样我们的努力有了方向,我们的复盘也有了重点。所以对任何事情的结论,我们都不应该只看表面,表面只是冰山一角,我们更应该掌握的是全局思维。
上一页
下一页
上一页
下一页